從用戶旅程思考你的顧客終生價值 LTV
2024 Apr 05 用戶旅程
或許你聽說過「顧客終身價值」 (Customer LifeTime Value,簡稱 LTV)這個名詞,通常企業用這個指標來衡量單一顧客在一段時間內所貢獻的總價值。
但我想與你分享,我從 UX 觀點重新思考這個名詞的過程。
我很喜歡《 ReWork 工作大解放》一書中,37 Signals 創辦人 Jason Fried 與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(同時也是知名程式語言 RoR 發明者),他們所提出的觀點。
他們所創辦的 37 Signals 是一家服務中小企業的 SaaS 平台,曾經有許多他們服務多年的客戶要求 37 Signals 為這些個別企業的需求客製化開發,但始終遭到拒絕,於是這些多年的老客戶最後選擇了離開。
有人問 37 Signals 的創辦人為什麼不賺這些錢呢?我依稀記得他們是這樣說的:「 37 Signals 所服務的範圍是中小企業,那些客戶生意變得更大而離開我們,我也由衷為他們感到高興,但如果我們根據他們個別的需求而調整,就變得不是 37 Signals 了。」
我喜歡這個故事的原因,來自於他們鮮明的品牌定位,以及他們始終清楚、有意識的劃出了範圍,知道自己所創辦的企業,會從什麼階段開始陪伴顧客,直到顧客不需要他們而離開。
我也曾聽過國內最厲害,教繪圖可以經營到營收破億的教育大神 K 大分享他的產品理念,K 大將繪師的等級從一排到十,他非常清楚低端入門的市場混亂,高端門檻過深難以規模化。
於是 K 大的教育產品策略,是針對低端入門的小白釋放免費資源作為引流品,個人的日常分享與中高端的對象溝通,真正的產品主力放在幫助脫離低階等級的菜鳥,可以縮短許多亂闖亂摸索的路線,順利晉升到中階的等級。
能夠有系統的幫助一個繪師的成長,邁過絕大多數人只能憑直覺與模仿苦苦煎熬的時期,K 大的教育產品定位非常鮮明,幫助你邁過那個坎兒,能不能攀登高階,剩下的就是自己修行了。
你會看見,當產品布局有明確策略的時候,你同時也會看到相當穩定的用戶旅程樣貌。
需求的本質往往是如此,用戶們在某個人生階段意識到自己的不足,而尋求著方法改變自己,希望成為更好的人,在他尋尋覓覓的過程中,因為某個契機,意識到我們的產品是他當下最好的選擇,於是放棄那些不夠好的選項,選擇了我們。
一般討論產品需求以及用戶旅程,往往只討論到這裡,彷彿王子與公主結婚之後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
然而用戶從陌生人轉化成為顧客,並不是故事的終點,年復一年,如果他沒有成為更好的人,或許也會放棄了追求,消失在我們眼前。
又或者如同上面談的 37 Signals 的企業客戶們,他們成為更大更強的存在,於是問你,願不願意跟著他們走別的路?
有些品牌動搖,走上別人的路,可能迷失自己,也可能成為不一樣的存在,但無論如何,終究拋棄了原本所佔據的一席之地,於是市場出現短暫的真空,需求重新排列組合,又有新的產品誕生來佔據這個機會。
我也遇過有顧問客戶選擇了長青的道路,盡管時光荏苒,他們持續的走自己的道路,並吸引相信這條路線的人們,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的標竿。
回到顧客終生價值,我認為真正的議題不在於營業額與數字,而在於你希望成為顧客生命旅途中的哪一段風景。
你可以是追求快時尚的消費聖地,也可以是夢想清單上的迪士尼樂園。
但如果毫無定位可言,就會像隨處可見的台灣老街之中,街頭巷尾都有好幾攤的烤香腸,受制於不可控的消費景氣,除了便宜之外說不出差異。
但若我們的品牌定位成為了一種人生的風景,就像米其林的三星餐廳一樣,值得為了這個特別的體驗而出門旅行,你所思考的議題就不是如何從臉書上投廣告拿更多更便宜的流量,而是如何精心安排這一趟陪伴的旅程。
如此,顧客終生價值這個指標,才是顧客給我們的回饋,讓我們知道有多少人願意走進多深的旅程,有多少人看不懂這條路,淺嚐則止,尋覓更理想的生活去了。
這是我對於顧客終生價值的想法,也分享給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