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X 身為一種多巴胺職業,我想說的是......
2024 Jul 03 從零自學UX
或許你也曾聽別人說:「我對於人很感興趣,所以想從事 UX 相關的工作。」
至少我跟上百位學 UX 的朋友聊天時,這是最常被提到的理由。
對於從事 UX 相關職業的想像通常包含:可以數位遊牧遠端工作、可以研究人們的行為、薪水落在還不錯的區間等等。
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最近流行的潮名詞:多巴胺職業。
我認識的一位 SEO 專家邱韜誠 Frank,提出了這個有趣的概念。
多巴胺職業相對於傳統職業,更能帶給人們成就感、意義感以及創造性。
因此人們很容易受到多巴胺職業吸引,渴望從中獲得熱情與成就的自我實現。
▋UX 相關的工作是什麼?
與 UX 相關的職業,目前主要集中於資訊軟體產業裡面的產品經理、UIUX 設計師、UX 研究員等職位。
因為 UX 這個趨勢崛起,來自蘋果電腦。
以用戶體驗為中心,打造符合人性的產品,獲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。
蘋果電腦在賈柏斯的領導之下,重新定義了「產品設計」,成為地球上第一家市值超過一兆美元的科技公司。
用戶體驗設計,就是蘋果電腦的祖傳靈魂配方。
▋UX 在業界的現實
蘋果電腦帶著 iPhone 征服許多人,Mac 電腦也從一小撮專家(如音樂、印刷、設計等)在使用的電腦系統,走向大眾。
如果你在網路工作者聚會的場合一看,大概率人手一台 Mac 筆電。
用戶體驗設計這帖祖傳靈魂配方,雖然就在我們觸手可及的電腦上,但實際的工作現場可不是這麼一回事。
事實上,我們在職場環境中,硬梆梆的技術與生產製造思維,才是司空見慣的主流思想。
用戶體驗之所以看起來又潮又夢幻,就是因為不符合現實。
新聞媒體之所以報導,就是因為用戶體驗稀罕,具備獵奇感。
網路上許多面試攻略的文章,就是因為寫出來有社會資本,許多人渴望擠入這個門檻。
有公司大力鼓吹重視,就是因為其他同行沒概念,可以創造差異化特色。
用戶體驗設計就像鬼故事,人人聽過,遇到的少。
▋UX 是一種次文化
所以用戶體驗設計其實不普及,只是一種產品設計領域的次文化。
次文化的特性就是一小撮人擁有共同語言,彼此之間共鳴取暖很開心,沒有打算讓圈外人理解。
滿口 UX 的人,也往往不太講人話,導致聽起來像玄學。(我也是)
所以如果有人說他是用戶體驗設計顧問,聽起來比較像是通靈顧問,因為大家都不太知道那是什麼。
再強調一次,用戶體驗不是地球上唯一一種打造商品服務的方法論。
UX 只是一種口味,就像日式料理、泰式料理、韓式料理一樣的風格口味。
UX 這帖蘋果電腦的祖傳靈魂配方很潮,但我們工作的職場不是蘋果電腦。
只有祖傳靈魂配方不會讓一家公司一飛沖天。
需要有配套的場域以及工具、需要專業的人去執行、需要在工作計畫中安排、需要管理上納入策略作為一種資源、更需要企業擁有品牌信念。
上述條件都不具備,UX 只是靈肉分離的清談玄學。
▋UX 的管理方法論是設計思考
上面提到 UX 相關職業主要是資訊軟體產業的工作者們。
軟體行業的工作特性,是協作與溝通,因為軟體是人與人合作打造出來的產品服務。
如果你聽過專案管理的領域有敏捷開發,對應到設計的領域就是設計思考。
這是關於流程與協作的方法論。
設計思考不是創意發想或團康遊戲,即使你參加設計思考工作坊的時候體驗起來像這樣。
設計思考是一種管理「不確定性」的工作流程,從許多成功的設計師們如何管理創意的過程中歸納而成。
發明設計思考這套方法論的設計顧問公司 IDEO,正是蘋果電腦愛用的御用設計顧問公司。
▋UX 的問題分析與解決
用戶體驗設計主要擅長處理「為什麼用戶不喜歡我的產品服務?」。
首先是因為沒興趣。
無差別的廣灑產品行銷資訊,大多數都是對錯誤的目標客群拋媚眼白做工。
許多人很懂做生意,但不懂為什麼顧客會想到自己的產品服務。
再來是看不懂。
流程太難、專有名詞複雜、害怕按錯搞壞東西、空間混亂迷路等等。
許多產品在規劃時只想解決生產製造的問題,沒有打算解決目標客群的問題。
最後是麻煩。
這個世界上不缺產品服務,缺的是懂我要什麼的產品服務。
產品服務是用來解決問題,但我本來就有習慣使用的選擇,憑什麼用你這個沒聽過的東西?
就像家一樣,金窩銀窩,不如自己的狗窩。
習慣的總是最好的,因為舒適圈讓我們不需要花費任何心力。
驅使我們離開最舒適的狗窩,搬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,需要許多干涉行為的力量作為槓桿。
處理用戶搬遷成本,最懂用戶的心,讓他們舒服的適應新環境,一切比想像還美好。
這是每一個從事用戶體驗設計的工作者們,最渴望打造的服務方案。
▋結語
用戶體驗這門領域的工作職業令人嚮往。
但現實中的商業環境,UX 只是一種次文化,一小群人信仰著。
如果你渴望透過這份工作改變人們,職場環境很容易讓你認知失調。
因為沒什麼人理解我們到底在信仰什麼。
但如果這份信仰真的存在你的心中,你打算如何面對這一片蠻荒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