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  • 登入
  • 首頁
  • 2025開課計劃表
  • UX 靈感庫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【研究報告】職場衝突情境
    • 需求訪談
    • 產品需求文件 PRD
    • 從零自學UX
    • 用戶旅程
  • UX 專家服務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企業UX顧問服務
    • 企業內訓
    • 一對一諮詢
  • Podcast 節目
  • 註冊
  • 登入
  • 0
  • 首頁
  • 2025開課計劃表
  • UX 靈感庫
    【研究報告】職場衝突情境 需求訪談 產品需求文件 PRD 從零自學UX 用戶旅程
  • UX 專家服務
    企業UX顧問服務 企業內訓 一對一諮詢
  • Podcast 節目
  • 文章總覽
  • 分類
  • 需求訪談 (4)
    • 產品需求文件 PRD (5)
      • 從零自學UX (2)
        • 用戶旅程 (2)
          • 使用者研究報告 (1)
            用戶研究 (1) 職場溝通 (1)
            1. 首頁
            2. 部落格
            3. 產品需求文件 PRD 的應用難題

            產品需求文件 PRD 的應用難題

            2024 Feb 02 產品需求文件 PRD

            這篇文章想與你聊聊產品需求文件(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,簡稱 PRD)這是一個軟體開發工作中的「房間裡的大象」,大家都知道有這麼一回事,但這件事情太痛苦了,以致於大多數情況下沒什麼好印象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其實我是一個很喜歡寫文件的人,一方面是我不信任自己的記憶力,另一方面是透過寫作可以更深度的思考,所以通常我會盡可能的建立各式各樣文件,這不是為了別人而寫,而是為了與其他人溝通的過程,我可以幫自己準備好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但坦白說,在我擔任產品經理的時期,即使以我自己的標準來看,我的產品需求文件 PRD 還是經常處於一塌糊塗的狀態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這是因為擔任產品經理的時候,最重要的職責與大多數的時間,都花在溝通上面,換句話說就是開不完的會議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在一整天的會議上,要處理客戶意見、蒐集跨部門需求、整合利害關係人意見、為懸而未決的事項找出推進辦法、調整排程與資源、對齊中短期目標、提議下階段的產品策略等等等一萬件大小事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往往到了晚上八九點的時候,好不容易有獨處時間,才能坐下來打開軟體,將各式各樣的想法梳理寫成文件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但是人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,一整天的會議消耗下來,晚上寫文件的時候狀態處於低谷,此時產出的文件品質可想而知極度糟糕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接手 PRD 的設計師或工程師打開文件一看,自然會頭痛萬分,因為文件中會有各種的漏洞與矛盾沒有仔細評估過,甚至有些功能機制部分描述的很徹底,有些部分乾脆只有標題以及兩三句描述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到頭來,與其閱讀這麼一份不知道可不可信的 PRD 文件,設計師與工程師會覺得還不如把 PM 抓來開會,討論清楚才開始工作,這樣才不會浪費一堆時間在沒有用的地方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近日與朋友討論到關於 PRD 的議題之後,我也在個人臉書上發起了游擊訪談,蒐集到不少同業朋友的回饋,大家紛紛的與我分享他們在工作上關於 PRD 的痛苦經驗,這包括了:

            • 文件可讀性差,用字語意不清或排版令閱讀體驗不舒適
            • 文件冗長,難以掌握重點
            • 不同的人各行其是,一間公司有 N 種版本的 PRD,每次閱讀都很痛苦
            • 外行人套用 PRD 模版改寫,每個段落都在換句話說
            • 文件內容偏離現狀,不具參考價值
            • 即使花費心力撰寫,開發時依然發現許多沒有考慮清楚的地方,一直修改
            • 開發相關的文件散落在各處,新功能與舊檔案連動,經常漏掉東西
            • 不確定什麼情況要用什麼格式或流程圖來表達
            • 沒有寫出驗收情境,對交付沒有產生實用意義
            • 寫了對工程師有用的驗收情境,但老闆看不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除了負面的痛苦經驗之外,有軟體開發經驗的朋友們也分享了許多覺得 PRD 有積極意義的方面,這包括了:

            1. 有明確的依據來開發
            2. 討論比較容易對焦
            3. 產品團隊知識資產管理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不論是設計師或者工程師,如果沒有明確的需求依據,就很難規劃工作項目,更何況經常都要評估時程與難度,這個時候有一份需求描述明確的文件在,可以幫助開發團隊迅速對齊目標,有足夠清楚的情境,用來判斷工作的範圍,發想合理的解決方案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軟體需求的溝通經常是討論很抽象或複雜邏輯的議題,這個時候如果有一目了然的可視化文件來輔助討論,能夠幫助開發團隊迅速對焦,也能降低非技術人員參與討論的難度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專業工作者經常熱衷於解決問題,但也很容易迷失在細節當中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產品發展的過程除了「為什麼要做」的事情之外,那些「經過思考決定不做」的事情也很重要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有時候當初決定不做的事,只是因為階段性的考量,等到條件成熟、水到渠成的那天就會納入產品路線當中,但如果不記得這樣的理由,以訛傳訛形成了錯誤的認知,可能後面反而變成「一開始就說好不做,為什麼現在又要考慮」的矛盾問題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因此從積極意義的面向來看,PRD 文件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為了輔助溝通,讓開發團隊能提昇確定性,快速聚焦目標,以及能了解過去的決策經過哪些評估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回到我自己的經驗中,我是在開始接手大型專案,需要同時跟三、四個不同團隊一起協作的情境中,才意識到自己需要跟超多人時時對齊認知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如果每個人有一個問題就跑來打斷我一次作討論,那我一整天不就什麼事情都不用幹了?

            但如果身為產品經理又找不到人,沒辦法解決開發團隊的疑惑,一樣也會耽擱進度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這個時候花費時間維護 PRD 文件的好處就凸顯了出來,當我把已經達成共識的部分有條理、視覺化的記錄下來,往後每次有人詢問,我就可以快速丟出線上連結,告知對方他需要的情報怎麼尋找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如果這樣不能解決對方的問題,那可能是發現了新問題,那就應該列為追蹤事項找時間解決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如果文件上的描述與現況不符合,那通常是兩種情形,一個是我自己假掰寫了太詳細的規格,以致於成為幻想文,等到有人要實作才發現不合理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另一個是需求已經變更,但我沒有更新到被影響的其他部分,這就屬於要找時間局部更新的例行巡邏事項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需求文件的更新維護也是需求變動的成本之一,只是我們經常貪圖方便而忽略這件工作,就像煮完飯之後廚房髒亂放著不管,這些代價只是當下可以逃避,但依然存在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舉個例子,例如你招待一大群人去餐廳宴會請客,但點餐時店員完全不作任何記錄,也沒有給你任何菜單作為討論依據,往往你點了某個菜,過了十幾分鐘才出來告知你沒辦法作,要換一個方式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大家吃吃喝喝一面改菜單,一片混亂之後經過兩三個小時用餐結束,才發現你點了八道菜卻來了十二道,然後大部分的菜都跟你一開始點的不一樣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你付錢的時候會覺得滿肚子氣,廚房也覺得委屈,認為是經過討論才發生的結果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軟體開發過程的時間跨度少則數個月,多則以年為單位,許多利害關係人也不在開發團隊裡面,這意味著與開發團隊討論需求時,只是把他們從百忙之中撈出來諮詢,此時的溝通對於開發團隊來說,難度是很高的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開發團隊會發現每一件事情都要從很基礎的概念說起,而利害關係人也會覺得很多議題都去脈絡化,搞不懂為什麼要討論,就被迫要做出選擇,因此防衛心態就會迅速升起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像這類情境,我們需要的就是可視化的資料,用來幫助溝通的雙方降低認知落差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最後簡單作個結論,關於 PRD 文件的難題與應用情境如下:

            • 重視文件可讀性,要讓人易懂、好查找、好理解,才會有人願意花時間讀
            • 維護與管理,PRD 的維護也是開發成本之一,忽視只是延後代償
            • 產品發展路線,幫助團隊記得決策歷程
            • 溝通可視化,輔助與開發團隊內外溝通時可以迅速對焦,降低認知落差

            如果你對於產品需求文件 PRD 有什麼希望討論的議題,歡迎來信,我們可以一起聊聊。

              • 分享此文章
              0則留言

              相關文章

              需求訪談的本質是了解期望

              「需求」這個詞彙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,例如你要規劃一個產品推進到市場中,你要了解消費者的需求,或是你要與客戶合作完成一個專案,你也要了解對方的需求,這樣才能完成有價值的交付。

              • 2024 Apr 05

              用戶旅程中的五個 UX 洞察點

              在進入用戶旅程的討論之前,不妨先花個十秒鐘回憶一下:你的產品所服務的用戶,需要的成功是什麼?

              • 2024 Apr 05

              撰寫產品需求文件 PRD 必備的技能:任務步驟分析

              學習任務步驟分析的過程,需要同時學會幾個內隱知識,對於產品設計師尤為重要,包括:以終為始來定義目標、將大目標拆解為小目標、模組化思考。

              • 2024 Apr 04

              在需求訪談中辨認多方利害關係人的類型

              身為專業工作者的我們,都經常會遇到的一個局面,那就是一個工作任務中有許多利害關係人的聲音會影響執行的決策。當需求雜亂如麻,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意見很重要,都想逼著我們實現那些願望時,最難的不是執行,而是如何開始面對這一切麻煩。

              • 2024 Apr 05

              從用戶旅程思考你的顧客終生價值 LTV

              當產品布局有明確策略的時候,你同時也會看到相當穩定的用戶旅程樣貌。然而用戶從陌生人轉化成為顧客,並不是故事的終點,年復一年,如果他沒有成為更好的人,或許也會放棄了追求,消失在我們眼前。

              • 2024 Apr 05

              撰寫產品需求文件 PRD 時的閱讀體驗七宗罪

              許多人覺得自己煞費苦心寫出精美的 PRD 沒人看,但閱讀者其實也很痛苦,因為看不懂。 文字的理解需要動用系統二的後設思考,會大量消耗認知心力,特別是像軟體需求溝通這麼困難的議題。 寫 PRD 不是在寫文學作品,重點在實用。 因此,簡單易懂、脈絡清晰、意圖明確的書寫原則,幫助閱讀者輕鬆理解,人家才看得下去。

              • 2024 Feb 02

              關於我們

              • Soking 使用手冊
              • 免費電子報

              教育訓練

              • 購課權益
              • 2025年開課計劃表
              • 企業內訓方案

              聯絡我們

              • 公司名稱: 千綺創意設計股份有限公司
              • 統編: 90766379
              • 隱私權政策
              COPYRIGHT© All rights reserved | Powered by 路老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