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  • 登入
  • 首頁
  • 2025開課計劃表
  • UX 靈感庫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【研究報告】職場衝突情境
    • 需求訪談
    • 產品需求文件 PRD
    • 從零自學UX
    • 用戶旅程
  • UX 專家服務
    回主選單
    • 企業UX顧問服務
    • 企業內訓
    • 一對一諮詢
  • Podcast 節目
  • 註冊
  • 登入
  • 0
  • 首頁
  • 2025開課計劃表
  • UX 靈感庫
    【研究報告】職場衝突情境 需求訪談 產品需求文件 PRD 從零自學UX 用戶旅程
  • UX 專家服務
    企業UX顧問服務 企業內訓 一對一諮詢
  • Podcast 節目
  • 文章總覽
  • 分類
  • 需求訪談 (4)
    • 產品需求文件 PRD (5)
      • 從零自學UX (2)
        • 用戶旅程 (2)
          • 使用者研究報告 (1)
            用戶研究 (1) 職場溝通 (1)
            1. 首頁
            2. 部落格
            3. 撰寫產品需求文件 PRD 必備的技能:任務步驟分析

            撰寫產品需求文件 PRD 必備的技能:任務步驟分析

            2024 Apr 04 產品需求文件 PRD
            內容目錄
            1. 任務步驟分析的底層邏輯就是系統思考
            2. 任務步驟分析不是流水帳
            3. ▋任務分析原則一:可獨立 ▋
            4. ▋任務分析原則二:可交付 ▋
            5. ▋任務分析原則三:可置換 ▋

            任務步驟分析的底層邏輯就是系統思考


            在撰寫產品需求文件 PRD 之前,我們會先進行需求訪談。

            在這個過程中,你會需要一個相當好用的技能「任務步驟分析」。

            透過任務步驟分析,你可以將商業需求如何實現的業務邏輯進行分解。

            用最適合的顆粒度來敘述使用者流程( Userflow )。

            任務步驟分析是我從特殊教育的行為改變技術中的「錯誤歷程分析」學習到的概念,幫助我依據人類行為的原理來評估解決方案,而不是根據我自己的主觀喜好。

            運用任務步驟分析這個能力的過程,需要同時連動幾個核心概念,這對於產品經理以及 UX 設計師尤為重要,包括:
            • 以終為始來定義目標
            • 將大目標拆解為小目標
            • 模組化思考
            這些內隱知識可以說是系統思考的底層邏輯。

            你必須從事物運作的表徵之中分辨出某一個流程的核心目的。
            並且分離出這個核心目的是由哪些元素所構成,並且必須理解元素與元素之間的關係。
            並且再進一步思考如何抽換元素,並且保證核心目的與元素關係之間不被破壞。

            因此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,任務步驟分析的本質就是「分解因果關係」。

            在我們開始設計產品服務之前,分解事物的元素有助於我們辨認手上的素材。
            畢竟如果我們只拿到蛋,是沒辦法變出蛋炒飯的。

            但如果我們沒搞懂蛋炒飯的原料最低限度需要蛋跟飯,就開始執行任務。
            最後會發現時間都浪費在重作以及中斷任務想辦法蒐集食材上。

            我很喜歡一本關於數據分析的書《如何衡量萬事萬物》,因此我也想厚著臉皮說,如何分解萬事萬物可以說是產品經理與 UX 設計師很重要的超能力。

            在分解事物的過程,你會觀察到「事物之間組成的因果關係」。

            為什麼熱水加上咖啡粉,就會萃取出我們在喝的黑色液體?

            為什麼你的時間跟我的時間媒合在一起,就會出現我們一起相約的時間?

            為什麼你得做出一連串正確的選擇,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?

            任務步驟分析讓我們觀察現有的事物如何運作,先抓出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的粽子頭,再順藤摸瓜的釐清有哪些階段性因素,組合起來成為了我們想要的結果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在產品開發的環境中,我們經常面臨不確定性,而不確定性的原因,就是我們無法掌握明確的因果關係,因此我們設想的解決方案無法妥善的面對需求與變動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當我們能看懂別人為何能夠成功運作某項事物,同時也會找出這件事情的門檻,以及這件事情牽連的要素。
            這些是別人經過一連串取捨得到的結果。

            如果我們看不懂別人如何取捨才做出決定,就盲目的跟隨別人的決策結果。
            那就像是沒有檢測過的器官移植,我們不知道會產生哪些排斥反應以及後遺症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如何分解萬事萬物之間的因果關係,我認為既是基礎入門就該學習的能力,也是深入掌握特定領域知識可以應用一輩子的能力。

            任務步驟分析不是流水帳

            糟糕的任務步驟描述,可能會如流水帳一般缺乏重點。

            例如,描述如何煎蛋餅的流程如下:
            取出蛋餅皮→鍋子開火預熱→倒油→煎餅皮→準備蛋→把蛋攪拌均勻→預煎的蛋餅翻面→蛋餅起鍋→倒入蛋液→放上蛋餅→蛋餅翻面→摺疊蛋餅→起鍋→剪裁成適合入口大小→完成

            上述這類任務步驟的描述方式,充滿了瑣碎的細節,乍看之下似乎是一份詳實的記錄,但對於觀看者來說很常迷失在細節中,不容易掌握整體。

            如果運用任務步驟分析的概念,重新整理一次這個煎蛋餅的任務流程如下:

            1. 預備材料:餅皮、蛋液
            2. 預煎餅皮:餅皮兩面煎至微焦黃,起鍋備用
            3. 組合:將蛋液入鍋,覆蓋上餅皮,雙面煎至微焦
            4. 起鍋:將蛋餅摺疊,剪裁成適合入口大小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上面流水帳記錄用了十五個步驟來描述,經過整理其實只需要四個步驟即可歸納出煎蛋餅這個任務的重點。

            問題在於,我們該如何切割出適當顆粒度大小的任務步驟呢?

            有三個參考原則可以幫助你做出很好的判斷:

            1. 可獨立:依賴別人才能完成的,不是明確的任務
            2. 可交付:每一個完整的任務都會有明確成果
            3. 可置換:每個任務都是一個問題,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案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▋任務分析原則一:可獨立 ▋

            如果有一個任務你必須與其他角色合作才能完成,那這個任務至少可以拆解成好幾個小任務。

            例如你今天要申請加入某個社團,需要填寫申請單並且通過審核才能加入。

            那麼這個任務就不僅僅是「加入社團」就結束,而是需要 A 填寫申請單,然後 B 審核,才能夠完成「加入社團」的整件事情,因此至少需要兩個任務才能描述清楚。

            可獨立原則的判斷重點在於角色,一個任務過程如果需要依賴他人才能完成,就必須拆分成幾個適當的小任務各自描述角色應該完成的行為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▋任務分析原則二:可交付 ▋

            如果你在任務步驟描述中沒辦法交代這個任務達成的驗收標準,那這個步驟描述是沒有意義的,因為你沒辦法判斷是否達成。

            可交付的原則可以很好的幫助你評估「一個任務步驟」應該包含的顆粒度大小。

            有些任務步驟看似複雜,然而你如果只完成部分,對整體任務進度來說是沒有推進的意義。

            以煎蛋餅任務的描述為例,我們再複習一次流水帳版本:

            煎蛋餅:取出蛋餅皮→鍋子開火預熱→倒油→煎餅皮→準備蛋→把蛋攪拌均勻→預煎的蛋餅翻面→蛋餅起鍋→倒入蛋液→放上蛋餅→蛋餅翻面→摺疊蛋餅→起鍋→剪裁成適合入口大小→完成

            如果你只拿出了餅皮就結束行動,從整個煎蛋餅的任務角度來看,材料只蒐集了一半。
            例如你是廚房中負責備料的人,而你只拿餅皮給負責煎台的人,對方是沒有辦法繼續任務的。

            因此從煎蛋餅的整體任務目的來看,必須要湊齊所有的食材(餅皮與蛋),一起交付出去,對於後續的任務流程來說才有辦法推進。

            即使你為了拿這個餅皮找遍了冰箱、出去採買、與五十個殺手搏鬥、被狗追,只要缺少了蛋,從煎蛋餅的任務目的來看,任務的進度就會卡住。

            可交付原則幫助你從整體目的來明確的定義任務進度,而不是被眼花撩亂的行為細節蒙蔽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▋任務分析原則三:可置換 ▋

            如果你今天的任務是要從家裡移動到公司,那麼走路、騎腳踏車、騎機車、開車、搭捷運等等選擇,都可以滿足這個任務的要求,只是你會付出不同程度的代價。

            可置換原則在產品服務規模化的過程相當重要,它讓你的產品服務具備更大的彈性、承受風險以及發展空間。

            例如你在電商購買東西,在「收貨」這個任務上,你可能選擇超商取貨,或者直接宅配到家,這些方案可能滿足不同用戶的情境需求,因此能擴充服務的彈性。

            只要「收貨」這個任務可以被明確的模組化,順利銜接整體服務的前後步驟,持續擴充不同的收貨方式,也就能符合不同階段商業模式發展的需求。

            如果你在評估可置換原則的時候發現了困難,例如某一個任務或工序只能由特定的人或工具來處理,這通常也是你的產品服務發展的瓶頸。

            換句話說,只要你的產品服務某一流程綁定在特定的人或工具上,如果某一天這個特定的人消失,或是該工具沒有人能夠提供或維護,你的產品服務也就會跟著瓦解。

            在軟體產業來說,可能是過度依附於某個大型服務的生態系,例如以前過度仰賴臉書的遊戲公司。
            或者過度仰賴 Google 地圖、LINE chatbot 的某個 API,當這些被你視為基礎建設的服務改變了使用規則,你的產品服務就危在旦夕。

            對於不同產業的產品服務來說,仰賴單一供應商的風險也非常清楚。

            即使在產品的發展初期不得不仰賴特定的對象,但是如果能在任務步驟分析的時候就適度的抽象化,保留可置換的空間,你還是有機會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案來抵消產品服務斷炊的風險。

            ​

            以上三個原則分享給你,希望能幫助你更好的判斷任務步驟分析該如何模組化思考。

              • 分享此文章
              0則留言

              相關文章

              從用戶旅程思考你的顧客終生價值 LTV

              當產品布局有明確策略的時候,你同時也會看到相當穩定的用戶旅程樣貌。然而用戶從陌生人轉化成為顧客,並不是故事的終點,年復一年,如果他沒有成為更好的人,或許也會放棄了追求,消失在我們眼前。

              • 2024 Apr 05

              資訊類政府案溝通實務分享

              • 2024 Dec 27

              產品需求文件 PRD 的應用難題

              產品需求文件(PRD)在軟體開發中的重要性,本文強調簡潔且易讀的文件對於溝通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,並提到了避免文件冗長和確保文件更新維護的挑戰。也分享了文件可視化資料的重要性,用以降低開發團隊和利害關係人之間的認知落差。良好的PRD能夠提高確定性,對齊目標,並有助於管理產品發展路線。

              • 2024 Feb 02

              如何看懂 B2B 產品需求訪談的常見地雷?

              相對於面向一般消費者市場的軟體產品,其實更大比例的軟體產品設計工作,發生在企業端的需求上。 在過去我接觸到的案例中,B2B 產品的需求訪談往往不是什麼輕鬆的經驗,因此我想透過這篇文章與你分享有什麼常見的地雷?以及面對這些地雷的拆彈原則是什麼?

              • 2024 Apr 05

              需求訪談的本質是了解期望

              「需求」這個詞彙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,例如你要規劃一個產品推進到市場中,你要了解消費者的需求,或是你要與客戶合作完成一個專案,你也要了解對方的需求,這樣才能完成有價值的交付。

              • 2024 Apr 05

              關於我們

              • Soking 使用手冊
              • 免費電子報

              教育訓練

              • 購課權益
              • 2025年開課計劃表
              • 企業內訓方案

              聯絡我們

              • 公司名稱: 千綺創意設計股份有限公司
              • 統編: 90766379
              • 隱私權政策
              COPYRIGHT© All rights reserved | Powered by 路老闆